01 / 何为叙事空间
任何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都有其叙事性。叙事性正是设计师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而定位的建筑属性。
人类从结绳记事到创造文字,从诗词到小说,从戏剧到电影,我们在通过各种方式记录文化,讲述文化。今天,我们的记录与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博物馆正是以记录文化为核心,通过各种手段来为观者叙述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博物馆的叙事性很像电影,都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。而博物馆的叙事性又有其独特的方式,电影是平面与时间形成的虚拟三维空间,而博物馆是真实的三维空间。博物馆空间的真实性可以让观众反复穿越,多维度去欣赏,也可以自由驻足去深度探究。最重要的是博物馆承载了重要的实体文物,其文化的物证属性更奠定了博物馆永恒的文化价值。
02 / 展陈脚本设计
我们知道,电影导演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分镜头脚本,分镜头脚本是创作影片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。分镜头脚本的作用是如何将故事精彩呈现的重要手段。博物馆展陈设计同样也是。大家都知道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依据展陈大纲来进行空间设计的,但是很多人会忽略展陈设计的分镜头脚本设计,而分镜头脚本设计与电影的分镜头脚本编写同样重要。
03 / 空间与动线设计
这里我们说的空间与动线是某一个相对独立的展示空间。
空间与动线是不可分的,设计师在动线规划时,必须同时进行空间的设计,而此时设计师就是一名电影导演,依据前期的脚本设计,系统的完成空间与动线的设计。
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应遵循如下原则:
任何一个叙事空间都是为人服务的。在设计中要充分的研究人的行为。
在动线设计时,我们要考虑人的行为习惯、耐疲劳程度,依据不同层次,不同年龄的人群,得出相对合理的数据,从而进行动线规划,在疲劳点适时的布置可停歇的展项式休息椅等。同时,也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因素、视觉因素、听觉因素。
“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”是中国画的构图原则,“曲径通幽,移步异景”是中国园林设计的精髓,这些正是空间分割的原则。空间是叙事的载体,动线是串联空间的故事线。
动线设计的原则是顺时针设计。顺时针设计的原则是因为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均采用自左向右的方 式,所以在展示空间的设计上应遵循这一原则。但是在空间与动线设计时,不可能全部都做到顺时针,所以设计师应灵活运用各种展项调整顺逆关系,做到流畅观展。
展线设计上有主辅展线的问题。一般原则是,设计时要尽可能将主展线布置在顺时针的动线上。主展线是叙事主线,辅展线是为丰富展示内容、丰富空间的,可以利用辅展线调整动线的顺逆关系,做到相互呼应,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空间。
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,叙事性是由各个展项呈现出来的。空间的分割就是电影中的各个不同的场景,而形成场景氛围就需要空间的装饰,以衬托展项的主题,内容永远是叙事空间的核心。
空间是六个面围合的,要充分利用这个三维空间。要通过装饰性设计,营造多维度的空间感受。可以从中国园林设计中汲取经验,中式园林的曲径通幽、以小见大是充分利用了三维空间而形成的。叙事空间同样如此,应当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的营造无限的空间效果。
04 / 场景复原原则
场景复原是一种叙事性最好的展示手段,也是展陈项目中应用最多的叙事手段。构图时要充分考虑观众的视角,要将观众的视点置于整体构图中进行设计。前景与半景画的后景要做到透视比例相一致。符合观众视点的透视、比例关系。以观众的视高确定视平线,除特殊要求外,不宜采用俯视或仰视。
场景复原的灯光设计要求非常高。一定要做到后景与前景的灯光设计要一致,否则会让人觉得前后脱节。
在场景复原中加入声、光、电等多媒体技术,会丰富场景效果,营造更加真实、震撼的视觉效果,但要注意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,同样要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,不能画蛇添足,反而喧宾夺主。
05 / 视觉传达设计
所有叙事空间的故事基本都是靠文字、图片、文物来叙述的。文字是叙述,图片是证明,文物是物证。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,博物馆空间的文字量有很大减少,但版面展示还是博物馆中的主要展示手段。通过文字图片的艺术化的版式设计,从科学的角度去传达所要传递的信息。
06 / 艺术照明设计
之所以加了“艺术”两字,是因为叙事空间的照明设计是一个展陈设计成败的最关键因素。因为所有的设计都需要光来呈现给观众。而众多的展陈项目的失败正是由于照明问题而造成的。所以说照明设计是一个叙事空间成败的关键。它是通过照明形成的艺术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