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届“三重阶:中国当代手工艺术学术提名展”今日开展
2022-05-30 14:08:46  来源:国美民艺博物馆   点击:

文章来源:国美民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

 

 

前  言
 
杭  间  
 
       这一届的“三重阶”与第一届有承接也有发展。
     “承接”是我们对中国当代手工艺术发展的总体判断,三重之“三”,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的    “多”,并非一定是三条道路,另外,除了多,其实还包含着一种预言式的情绪——对由于科技快速发展手工艺术总有一天将会彻底“变化”的忧愁,“西北有高楼,上与浮云齐。交疏结绮窗,阿阁三重阶。上有弦歌声,音响一何悲。谁能为此曲?无乃杞梁妻!清商随风发,中曲正徘徊”,说的正是这种知音难觅的隐曲。
       第一届中的“遗所思”原想展示古典之最美,因此多从久已成名的“国大师”中寻找参展作品,但意外的是,我们从“大师”手中挑选到“大师”本人并不认为的“最好的作品”,这应了传统之“遗”(留)带来的“所思”:由于年长月久,经典的实际之美,犹如六经注我,真相的迷失已经经年。怎么办?展览不是大学,它总要以作品说话,而重新寻找“作品”的价值,就成为第二届的切入点:我们从“功能”和“有用”开始,用来撇清“买椟还珠”式悖论。
       “忽如寄”中的手工艺艺术化没有变,作为趣味或风格式的精神趋势,这些年反而加强了。这也是我们在第一届中推崇的当代手工艺的“正道”,但诡异的是,手工艺的“纯艺术化”仍然不是“纯艺术”,它在世俗的眼中不断被商业所腐蚀,它的精神终究受到技艺和材料的局限,它被把玩,但是没有到达更高思想的深处,因此,它仍然在装饰艺术的范畴中。
       只有“道无因”蓬勃发展,无数年轻的手工艺术家,甚至是许多当代艺术家,对技术和材料的观念表达跃跃欲试,因此出现了许多全新的作品和人物。也许这已经不是我们试图界定的“手工艺术”了,不过这没有关系,在旅行者一号即将飞出太阳系的年代,抱定几千年由传统社会的技术形态所造就的手工艺不变,是不现实的。
       “一弹再三叹,慷慨有馀哀。不惜歌者苦,但伤知音希。愿为双鸿鹄,奋翅起高飞。”《古诗十九首》反映的虽然是农耕时代的事实,但其情感却具有永恒的超越性——这是人对时空流变的坚实赞歌。于是,第二届“三重阶”我们也从选择“人”(艺术家)重新开始,我们不是选择适合意图的作品,而是追寻人在技艺和材料上的精神世界。
       我们寄希望于第三届的“奋翅起高飞”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第一展区:
 
 
吴作光(家具)《弥·茶空间家具设计》
 
第二展区:
 
 
范炜焱(缂丝)新缂家具系列 姜竹松《石非石》系列缂丝立屏
 
第三展区:
 
 
邵译农、慕辰(漆木工艺)《木本心一No.4》

上一篇:这些年,习近平“打卡”过的博物馆
下一篇: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(堪培拉馆)